必讀 | 血液相關知識普及與常規化驗單各項指標詳解
血常規、血生化、尿常規等作為臨床試驗過程中常見的檢驗項目,其具體檢查內容、參考范圍、病理性特點是質控人員需掌握和熟悉的重要內容,也是質控人員判斷研究者判定報告單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。
本文針對血液的組成及各成分理化性質進行整理,對常規化驗單各項指標進行具體解讀。
血液分三層,上層淡黃色透明的液體為血漿,中間灰白色不透明的薄層部分為白細胞和血小板,下層不透明的深紅色血柱為紅細胞。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相當于體重的7%~8%。
? 組成:血漿由無機鹽、血漿蛋白(白蛋白、球蛋白、纖維蛋白原)、非蛋白含氮化合物(血漿中除蛋白質以外的含氮化合物,包括尿素、尿酸、肌酐、肌酸、氨基酸、多肽)組成,同時,血漿中還含有葡萄糖、脂類、酮類、乳酸、維生素和激素等有機化合物。
? 酸堿度:正常人血漿呈弱堿性,pH值為7.35~7.45,若pH值<7.35,即為酸中毒,若pH值>7.45,即為堿中毒,如果PH值<6.9或>7.8時,將危及生命。
? 紅細胞: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。紅細胞具有可塑變形性、懸浮穩定性、滲透脆性。蛋白質和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,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紅細胞成熟所必需物質,紅細胞發育成熟過程中,細胞體積由大變小,細胞核由大變小最后消失。
? 白細胞: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吞噬作用和免疫反應,實現對機體的防御和保護,主要包括為中性粒細胞、嗜酸性粒細胞、嗜堿性粒細胞、淋巴細胞、單核細胞等。
? 血小板: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數量(100~300)x109/L。血小板主要有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的作用,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、平滑肌細胞及纖維細胞的增殖,有利于受損血管的恢復。當血管損傷時,血小板可被激活而在生理止血過程中發揮作用。
血液呈紅色,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顏色。動脈血中血紅蛋白含氧豐富,呈鮮紅色;靜脈血中血紅蛋白含氧較少,呈暗紅色;血漿因含膽色素而呈淡黃色。
正常人全血比重為1.050~1.060,其高低主要取決于紅細胞數量;血漿的比重為1.025~1.080,主要取決于血漿蛋白含量;紅細胞的比重為1.090~1.092,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含量。
血液的粘滯性為水的4~5倍,取決于紅細胞的數量;血漿的粘滯性為水的1.6~2.4倍,取決于血漿蛋白含量。
常規化驗單解讀
02 血生化
血生化檢查主要是針對血液中包括糖類、脂類、蛋白質的各種物質及多種代謝產物的進行含量的測定,主要針對血糖血脂、肝腎功能進行檢查 ,為醫生提供診斷與治療依據。
03 尿常規
尿常規檢查主要是針對尿液的顏色、性狀、酸堿度、代謝產物及其他活性物質進行檢查,對腎臟及尿路疾病、全身性病變具有鑒別和診斷意義。
機體正常凝血機制主要包括3方面:血小板的止血功能、血液的凝血機制、血管壁的功能。而凝血功能檢查主要檢驗血漿中的凝血因子對身體凝血功能的影響,為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。
-END-
轉載聲明:未經本網或本網權利人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或本網權利人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新領先醫藥科技”。